安全知识及常见问题
移动支付安全便民宣传周--齐鲁银行教您防范移动支付诈骗
2018-05-30 15:50:10
移动支付安全便民宣传周
--齐鲁银行教您防范移动支付诈骗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只要动动手指,几乎所有的付款都能搞定。与此同时移动支付诈骗也是无处不在的,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就很容易落入骗子的陷阱!
防范移动支付诈骗是一场无形的战争,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让我们总结一下骗子的主要手段吧:
一、通过各种方式盗用个人信息、社交账号、密码。
1.发送木马短信或邮件盗用个人信息。
骗子通过伪基站将短信号码改为银行或购物平台的客服电话,通常以兑换积分、中奖、系统升级、网购退款等为由发给受害人,受害人点击短信或邮件中的链接后,有的会根据木马页面提示录入个人账号、证件号码、密码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很快会被骗子截获用于登录真正的支付平台,将钱款转走!
2.提供免费“有毒”的WIFI截取数据。
利用免费的无线网络布置钓鱼陷阱,受害人一旦使用该网络操作了转账支付,各种数据和信息都会被轻易截取。
3.盗用QQ号冒充亲友诱骗转账。
骗子通过发送木马程序盗取受害人的QQ密码(简单密码也可直接破译),截取其聊天资料,熟悉情况后就冒充该QQ号码主人对其QQ好友以各种理由进行诈骗。
4.诱导安装恶意应用入侵本地程序。
骗子将带有木马病毒的软件程序放置在非法网站上,或通过其它方式诱导受害人下载安装,从而在无须请求授权的情况下访问受害人的软件数据,甚至可以直接更改受害人的支付密码。
二、在二维码上做手脚诈骗钱财。
1.提供“有毒”二维码。
骗子将病毒程序植入二维码中,以赠送礼品、优惠或冒充客服进行网购退款、返现等手段利诱消费者扫码,一旦手机扫码“中毒”,消费者的手机号、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就会被窃取。
2.制造“李鬼”二维码。
骗子把自己的二维码覆盖到真正的收款二维码上,消费者扫码之后,款项就自然转入骗子的囊中了。这种场景主要多发在共享单车等一些需要自助扫码办理的业务上。
3.诱骗获取“付款”二维码。
骗子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受害人的消费信息后,冒充购物平台或商家以退款、退货、提供优惠等各种理由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并故意混淆“付款码”和“收款码”迷惑受害人,使本以为要收款的受害人误将“付款码”截图发送过去,对方扫描后即可将受害人电子钱包的款项转走。
4.伪造“罚款”二维码。
骗子伪造交管部门的违章停车罚单,让车主通过扫码缴纳交通违章罚款,进而骗取钱财。
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可以看出,骗子其实都是利用受害人的安全意识薄弱才有机可乘的,只要我们操作得当,就可以避免各种上当受骗。让我们携起手来,牢记以下招数,共同抵御支付诈骗,打赢资金安全保卫战!
移动支付很便利,风险意识需牢记:
短信链接有猫腻,积分中奖不点击;
陌生WIFI风险大,转账支付不用它;
Q Q密码定期改,好友借钱要核实;
不明程序不下载,非法网站请远离;
二维码上多病毒,随意扫码不靠谱;
扫码付款需谨慎,务必核对收款人;
收款付款要分清,拒绝发送付款码;
违章停车交罚款,扫码支付不保险;
支付陷阱花样多,心中常挂安全锁;
不贪便宜不轻信,无机可乘彼自破!
最后,如果您万一遭遇了支付诈骗,请立即联系银行挂失止损,并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