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济南时报】齐鲁银行上市:一家地方法人银行的25年蝶变路

   

  6月18日,齐鲁银行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山东省最早成立、最早实现中外合作的城商行,全国第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城商行,新三板首家成功转A股的银行,在山东率先设立普惠金融部,个人存款规模稳居山东省内城商行首位,净利润连续四年排名山东城商行第一……作为一家地方法人银行,齐鲁银行扎根泉城、服务山东,创造了多个No.1。其25年的发展轨迹,是一部深耕地域、创设力持续加码的奋斗史。

  先试先行的冲A之路

  2015年6月,在A股尚未对中小银行开闸的情况下,齐鲁银行先行先试成为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城商行,走出了除A股IPO、境外上市之外中小银行快速对接资本市场的一条新路径。依托迅猛发展的新三板市场,齐鲁银行在资本补充、规范透明、市场形象、业务特色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特色品牌效应凸显,成为新三板资产规模、净利润排在首位的创新层挂牌公司。

  2017年,在市场无相同案例情况下,齐鲁银行跨域山东、河南、河北三地成功收购澳洲联邦银行15家村镇银行,进一步下沉市场、服务县域。经过多年的打磨,齐鲁银行扭转了这15家村镇银行接管时的亏损局面,采用与总行一体化管理模式,村行盈利能力、经营绩效持续提升,发展贡献度显著提高。2018年6月,齐鲁银行启动主板上市筹备工作,2021年4月30日,首发上市申请获中国证监会核准。6月7日,开始网上、线下申购,发行4.58亿股,每股发行价格5.36元,预计募集资金净额约24.16亿元。

  本次登陆A股后,齐鲁银行成为首家新三板成功转A股的银行。伴随其上市,济南集齐信托、期货、证券、银行四大金融类上市企业,这在国内各省会城市中并不常见;山东省的A股上市银行由此达到3家。

  25年来的资产“加速度”

  齐鲁银行是山东省成立最早的城商行之一。1996年6月,十多家城市信用社组建成立济南城市合作银行,即齐鲁银行前身。1998年,改名济南市商业银行,2009年6月更名为齐鲁银行。2004年9月,齐鲁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成为山东省第一家、全国第四家实现中外合作的城商行。2008年11月,齐鲁银行天津分行开业,成为山东省第一家在省外设立分行的城商行。

  招股书显示,齐鲁银行当前经营区域覆盖济南、天津、青岛、聊城、泰安、德州、临沂、滨州、东营、烟台、日照、潍坊、威海,在山东、河南、河北拥有16家村镇银行,战略投资济宁银行,参股德州银行,是山东城商行联盟的并列第一大股东。

  截至2021年1季度末,齐鲁银行总资产达到3834.74亿元,是成立之初的114.8倍,年均增长20.9%;各项贷款余额1885.88亿元,是成立之初的104.1倍,年均增长20.4%;各项存款余额2644.09亿元,是成立之初的94.9倍,年均增长20%;成立以来累计实现净利润169.22亿元,累计上缴税金超过百亿,达到105.36亿元;其中2020年实现净利润25.45亿元,已连续四年稳居省内城商行首位,主要业务指标位居全省城商行前列。

  坚守初心的普惠情结

  齐鲁银行的发展史,是一部特色鲜明的区域挖潜史和转型创新史。相比于国有银行,城商行的属地特性是其先天基因,齐鲁银行深耕地方,将基因做成了优势。

  该行有着清晰的定位:“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据此打造公司金融、零售金融、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县域金融五大业务板块,将普惠金融跑在了同业前列。

  齐鲁银行在山东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率先设立普惠金融部,按照深耕主业、做精专业的思路,形成了以“小微金融”“县域金融”为重点,“科创金融”“物流金融”为特色的普惠金融格局,建立了覆盖全行的普惠金融体系。推出线上业务品牌“齐鲁E贷”,品牌旗下涵盖税融e贷、轻松e贷、科融e贷、人才e贷、政采e贷、房抵e贷、微融e贷、农户e贷等多款产品,已通过线上为1.6万客户提供70亿元授信支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科创企业客户超过4000家,贷款余额超过350亿元。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过2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超过40亿元,两项业务总量均居山东省银行业前列。2020年末,齐鲁银行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在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位居前列,在山东省城商行中排在首位。

  在“三农”金融服务方面,齐鲁银行将县域金融列入三年发展规划,助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目前,齐鲁银行县域机构达70家,占全行网点数的40%以上,通过各类渠道服务县域和“三农”客户120万户。创新推出“齐鲁惠农卡”,依托各地特色产业独创的“黄瓜贷”“草莓贷”“甜瓜贷”“锦鲤贷”“黄羊贷”等特色惠农贷款产品,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注入金融活水。

  大零售转型下的“齐鲁温度”

  深谙“得零售者得未来”,齐鲁银行于2013年确立了大零售转型的战略目标,建立起了从总行、分行到支行一贯到底的大零售转型组织架构,大零售业务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近三年,该行个人存款、个人贷款年平均增速均超过20%。2020年,齐鲁银行个人存款规模稳居山东省内城商行首位,全行个人贷款占比持续提升,线上资产业务快速发展,信用卡、消费信贷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互联网金融获客能力快速提升,数据驱动精准营销、大数据风控平台持续助力大零售转型升级。

  截至2020年末,该行客户达538万户。今年前4个月,全行收到济南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96588客服专线等渠道反馈的表扬127笔,同期增幅55%。数字背后,是服务的“用心”和“温度”。

  齐鲁银行关爱特殊群体,开展“老有所e”关爱老年人行动,在网点配备轮椅、呼叫器、老花镜、老年人专用电脑键盘等设施;对于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的老年用户,提供上门服务。建立养老金期间服务长效机制,针对老年客户特点,放大设备操作界面字体、增加存折取款功能。充分发挥网点优势,与济南老年人大学资源共享,成立“齐鲁银行分校”,满足老年人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精神需求。

  提到齐鲁银行,许多人会想到“爱心驿站”,这已经是该行一张耀眼的公益名片。自2019年起,该行推动“爱心驿站”建设,专为环卫工、出租车驾驶员、交通警察、快递员、送餐员等户外工作人员提供驻足、歇脚、补给的场所。目前爱心驿站已建成27家,分布在济南市区、章丘、济阳、商河、平阴、莱芜、日照、东营、威海、天津等地区,加大了异地及县域的布局,传递齐鲁正能量。

  新机遇下的“做大山东对接全国”

  2020年,济南进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今年4月30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方案获国务院批复,连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国(山东)自由贸易区等国家战略,济南正处于多重大利好政策叠加的发展机遇期,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如火如荼。

  齐鲁银行融入城市发展与国家战略,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金融服务。通过银团贷款、项目贷款及运营贷款给予济南地铁R1线、R3线授信支持共计26亿元,并针对轨交集团的业务特点设计了商票保贴保押+智慧盈的产品方案,既缓解了付款压力,又保证了商票的变现速度。针对济泺路穿黄隧道项目,成立专业金融服务团队,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实现三天内上报、一周完成审批,目前已放款14亿元,为北跨保驾护航。

  我国已进入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齐鲁银行紧跟“绿色金融”大势,积极开启绿色金融发展新模式。2020年5月7日,齐鲁银行管理中心完成对济南热电有限公司放款,标志着我省首个清洁基金绿色创新投资项目成功落地。

  另外,齐鲁银行牵头主导了与财政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山东省财政厅三方合作协议签约,开启了“绿色创新投资业务”合作序幕,这是实施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的重大创新。作为我省开展清洁基金绿色创新投资业务的唯一法人银行,该项业务的开展使齐鲁银行绿色金融板块处于全省银行同业中的领先水平。截至2020年12月末,按照监管统计口径,齐鲁银行绿色贷款余额95.91亿元,当年增速25.7%。

  “站在新的起点上,齐鲁银行将继续按照‘深耕市内、扩疆县域、做大山东、对接全国’的发展战略,打造中小企业、城乡居民和驱动本地经济的首选银行,积极融入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国家战略,助力济南经济社会发展,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金融力量。”齐鲁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