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济南首创黄瓜贷 造就全国示范镇 齐鲁银行“一县一品”别样红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齐鲁银行着力实施城乡联动战略,积极发展县域金融,搭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立足资源特色,关注“三农”需求,创新产品体系,践行数字普惠,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乡村振兴是齐鲁银行的“一把手工程”。在这个大工程里,有“一县一品”的精雕细琢、“农户e贷”的自主研发、“惠农贷”的应“需”而生和“县、乡、村”三位一体下沉服务网点的全面覆盖……
5年前,齐鲁银行在济南首创“黄瓜贷”,进而“捧”出一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全国现代农业示范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5年来,齐鲁银行由点到面、由面成网,在全省创新出51款特色农业产业贷,闯出“一县一品”乡村振兴服务模式的新天地。
地头的新实践不仅有别出心裁的“黄瓜贷”,还有遍地开花的“一县一品”
“一县一品”乡村振兴服务模式由齐鲁银行打造,最早的创新源于2018年的一次田间地头的崭新实践。
2018年3月,为进一步强化现代农业产业特别是农业特色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引领支撑作用,济南先后印发了《关于振兴十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及《济南市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文件发布后,齐鲁银行率先行动,抢先突破,在济阳区曲堤街道,以曲堤黄瓜为抓手,寻找普惠金融惠民新思路。
齐鲁银行济阳支行借助个人创业担保贷款产品,针对曲堤街道大棚种植户,开展了创贷业务营销推广。走访调研之后,该行详细制定了“对接村委-村内宣传-集中报名-入村集中签约-审批放款”的营销模式,并先后深入曲堤街道姚王村、王黄村、王大来村、李旺村等40个村庄,为超过1000户农户发放“黄瓜贷”近2亿元。
农户把贷款投入到大棚扩建及新建上,每个贷款客户平均能够带动就业2人。曲堤街道黄瓜大棚2.6万个,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产值突破15亿元,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有了“黄瓜贷”的成功经验,齐鲁银行又将农业集群产品模式复制推广,研发“辣椒贷”“云禽贷”“肉牛养殖贷”等多种特色惠农贷款业务,支持了一大批发展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经济附加值高的涉农小微企业发展,有效带动当地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比如说“蘑菇贷”。据聊城市莘县大王寨镇马西林场合作社负责人张增学介绍,大王寨镇开展食用菌种植产业是在2021年,菌类产业的门槛主要在于搭建大棚、种苗购入,这些需要一定的起步资金,一般每个大棚的成本在8万元左右,种植户特别需要银行贷款支持。
齐鲁银行莘县支行了解情况后,对菌类种植周期、收益、风险等全面评估,量身打造了“蘑菇贷”产品。目前,莘县支行已支持23户种植户,授信金额超260万元。
据悉,近年来,齐鲁银行深度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的“一县一品”服务模式,已在山东省内40余个县域遍地开花,创新特色产品51款,累计发放特色农业产业贷款超过56亿元。
品类的大创新不仅有分门别类的“惠农贷”,还有自主研发的“农户e贷”
济南市章丘区刁镇韭菜种植大户柴先生,靠着“惠农—经营贷”脱离了生产困境,至今仍对齐鲁银行“惠农贷”送来的及时雨念念不忘。
2019年,柴先生承包了200亩土地,将起早贪黑积攒的几十万元全部投入种植韭菜中。由于没有后续资金支持,他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此时如果找不到资金支持,不仅以前的投入化为乌有,还将支付为数不少的承包费。
就在柴先生进退两难时,村委工作人员通过镇政府与齐鲁银行刁镇支行取得联系,希望银行给柴先生提供资金支持。
齐鲁银行刁镇支行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调查,认为柴先生有一定种植技术,只是暂时资金短缺,其从事的韭菜种植产业也符合人民银行乡村产业振兴贷相关政策,可以给予一定额度的授信并给予利率优惠。
成功拿到“惠农-经营贷”的柴先生渡过了难关,齐鲁银行的“惠农贷”系列产品得到当地老百姓认可。
据齐鲁银行调研,农村市场对金融服务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但商业银行往往放不下身段去做农民手中那些小额的金融业务。作为一家扎根济南本土的银行,“在您身旁”的齐鲁银行非常乐意将金融服务送到农民身边。
根据农村市场的金融需求,齐鲁银行设计并开发了“惠农贷”系列产品:需要购买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机器和机械化、半机械化农具以及化肥、农药等农资时,可以申请“惠农-农资按揭贷”;职业技术培训、子女教育、购买耐用消费品需要资金时,可以申请“惠农-消费贷”;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资金时,可以申请“惠农-经营贷”。
“惠农贷”其实是一种普惠金融。自建行伊始,齐鲁银行不仅确立了科技兴行的战略,还执着于普惠金融的布局。
这些年来,齐鲁银行持续推动科技赋能,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推向深入,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构建了以“小微金融”“县域金融”为重点、“科创金融”“物流金融”为特色的普惠金融格局。
但是,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健全,让很多农户成为“信用白户”,从而在“三农”经营中难以消除融资难、担保难的“难中之痛”。
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齐鲁银行通过搭建大数据风控平台,创新服务模式,自主研发了农户小额线上贷款产品“农户e贷”。
该产品除了实现大数据风控以外,还因为是全线上业务,具有“全自动、全天候、数据化”的特点,在具体流程操作上更加简便、高效。
在营销获客方面,“农户e贷”实现全线上操作,手机银行在线申请,成本低、灵活、高效。
在资料采集方面,“农户e贷”通过“在线提交数据+系统自动抓取数据”,真实、快速、有效防范了操作风险。
在审查审批方面,“农户e贷”构建了在线反欺诈模型、评分模型、额度测算模型等,实现在线全自动审批,效率高、成本低。
在贷后管理方面,“农户e贷”通过7×24小时贷后预警系统数据滚动分析,实现预警信号实时推送,及时、准确、信息全面。
近年来,威海荣成的养殖户通过“农户e贷”系统获得了“鲍鱼贷”,滨州无棣的养殖户通过“农户e贷”获得了“肉牛养殖贷”……
客户的金融需求多种多样,齐鲁银行也据此开发出各式各样的“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既助力乡村振兴,又打造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据介绍,齐鲁银行“农户e贷”产品经市场推广后,得到广大农户的广泛认可。目前,该行已授信“农户e贷”客户5600余户,授信金额达14.6亿元。
网点的全覆盖不仅有“县、乡、村”综合服务,还有普惠金融中心专业服务
畅通的金融服务网点,不仅能提升服务速度,更能提升服务温度。
在县域支行存贷款规模以及零售客户持续增加,网点数量少、辐射力不强、发展不均衡、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背景下,近年来,齐鲁银行通过不断完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轻量化的服务渠道建设,创新线下网点运营模式。
在山东省、天津市,齐鲁银行设立县域支行74家,乡村振兴小微支行13家,建成乡村振兴服务站208家,构造起“县、乡、村”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网络,持续推动“服务下沉、产品下沉、资金下沉”,进一步强化对县域地区的金融服务覆盖度,下大力气改善县乡金融服务环境。
依托服务网点的延伸,齐鲁银行在各县域设立54家普惠金融中心,建立专业化营销团队,专门负责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服务,派驻客户经理到乡村振兴小微支行,开展零售负债、资产和互联网金融等业务营销,推进县域普惠金融业务协同发展。
同时,在县域支行开展网点效能提升项目,激发县域支行的服务意识、营销意识,激活其发展潜力,积极引导县域支行开展业务转型,将县、乡、村三级外拓营销、公私联动营销固化为分支机构基础营销模式并融入支行血脉,抓实乡村基础金融服务建设,实现城乡良性均衡发展。
目前,齐鲁银行普惠金融中心已在各县域支行全部铺开,县域的从业人员已超过1100人,服务城乡客户达到173万人,客户触达能力、服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同时,齐鲁银行还全面改革涉农信贷管理机制,强化信贷投放的内生动力:一是建立差异化考核机制;二是下放涉农信贷授权;三是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四是建立尽职免责制度。
通过涉农信贷管理模式改革,齐鲁银行切实建立起了涉农贷款的“愿贷、能贷、敢贷”机制。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末,该行县域支行贷款余额739亿元,是2020年初的2.8倍。其中,涉农贷款余额566亿元,是2020年初的3.1倍;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25亿元,是2020年初的3.3倍;县域支行存贷比82.9%,较全行平均水平高9.8个百分点,信贷资源进一步向县域、农村倾斜,涉农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为城镇化改造、自然环境治理等国家关注的重点领域提供信贷支持,切实发挥好为“三农”造血的功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
这些年来,齐鲁银行“一县一品”系列特色惠农贷款业务持续不断地推出,离不开该行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重视。
这些年来,齐鲁银行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主动融入山东省发展大局,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济南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相关文件精神,将乡村振兴列入“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委员为副组长的县域金融领导小组。
在县域金融领导小组的运筹帷幄下,齐鲁银行不断加强金融供给,创新构建金融平台,深入推动数字普惠,精心打造“一县一品”精品工程,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