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心消保】2025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之以案说险:谨防“黄金洗钱”新骗局

近期,全国发生多起利用“黄金洗钱”风险案件,涉案金额高、影响范围广。犯罪分子利用黄金“价值高、易变现、交易便利”等特点,将其作为洗钱工具,手法花式翻新。让我们来一起看两起“黄金洗钱”风险案例。

案例一:近日,赋闲在家的小张偶然在网络上看到一则广告,高薪招募兼职跑腿代购人员,工资日结。小张按照对方指示提供自己不同银行的多张银行卡用于接收购买黄金钱款。随后几天,小张在对方的指示下前往多家金店、银行网点购买大量黄金首饰和金条。小张与对方约定地点后将购买的黄金首饰、金条交给“上线联系人”或邮寄给指定人。在小张多次豪放消费后,引起金店店员注意并联系警方。在再次购买黄金时,小张被警方抓获。经查,小张卡里收到钱款为上游电信诈骗团伙的赃款,小张也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被判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手法分析:

上述案例中,犯罪分子诱导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同时招募跑腿人员持多张银行卡前往金店刷卡购买黄金或向银行网点预约购买提取实物黄金。跑腿人员按照指令将黄金交付洗钱团伙,由其在全国各地黄金交易市场销赃变卖,并将货款转至犯罪集团控制账户,完成洗钱。

案例提醒:

拒绝诱惑陷阱,不要出租、出借自己的银行卡账户。对于网络上宣称的高薪兼职信息,尤其是涉及资金操作、代购贵重物品等兼职“工作”的,要谨慎对待,不要因贪图小利而参与来历不明的资金取现、代购等行为。也不要碍于情面受朋友之托,使用自己的账户为他人办理业务,以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犯罪分子的“工具人”。

案例二:近日,经营金店的王女士收到一条陌生的微信好友申请,添加好友后,对方自称是黄金买家,订购285克金条,并提供了与付款人姓名一致的收件信息,要求其邮寄至指定地点。王女士以为来了大单,毫不犹豫地向对方提供了自己的银行卡号。收到货款后,按约定将金条寄出。次日,王女士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因涉嫌电信网络诈骗被冻结。

手法分析:

上述案例中,犯罪分子诱导受害人将资金直接转入金店商家账户,让商户将黄金邮寄到指定地点。犯罪分子收取黄金后,在全国各地黄金交易市场销赃变卖,并将货款转至犯罪集团控制的账户,完成洗钱。

案例启示:

警惕大额订单,拒绝非面对面交易或异常支付要求。对于大额交易,黄金经营商户要规范收款流程,确保交易在店内当面完成。遇到存在明显异常需求的订单应主动上报,保障自身安全合法经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罪】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和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无论是金店、金融机构还是普通投资者,都应提高警惕,防范黄金洗钱犯罪。